日前,教育部下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今后对中小学生的艺术素质进行测评,并将测评结果纳入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中,作为升学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多所学校调查了解到,目前北京已有一个全市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其中涉及对学生艺术素养的相关评价,但这一素质评价平台目前并无具体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也缺乏有效监督,甚至有些学校的档案就是学生自己按照模板抄写的。
发布
艺术素质测评将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近日,教育部下发通知,发布《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相关文件,今年将在中小学试点艺术测评工作。《测评办法》明确,艺术测评将以分数形式呈现,由三部分组成,其中基础指标占40分;学业指标50分;发展指标20分,加分项目10分。90分以上为优秀,75至89分为良好,60至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测评的依据是学生的写实记录、成绩评定,同时参考教师评语、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此外,音乐、美术课的出勤率,也将是艺术素质测评的考核内容。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强调,学校必须如实记录每一位学生的艺术素质测评结果,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测评结果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正是“小升初”、中考等升学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
调查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自评占主要部分
北青报记者从多所中小学了解到,目前小学阶段基本未开启对学生艺术素养的相关测评工作,但中学阶段已有一个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其中也有部分涉及对学生艺术素质的评价。该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分为“初中版”和“高中版”,均包含多项素质评价内容,如思想道德、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艺术与发展、课题研究等等。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各学校的素质评价非常随意,看不出有统一的标准,同时也疏于监督。
无量化标准老师以写评语为主
这一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怎么评?不同学校的答案并不统一。“我们要先自评,然后还有同学的互评,加上老师的评价。”北京八中一位初中同学介绍说。但据海淀区二十中、育才学校等多所学校的学生反映,他们的评价体系中,家长也可以参与。“家长也有自己的用户名,可以登录这个平台给我们写评价。”二十中的一位初三学生透露。石景山区一位刚毕业的高三学生则表示,“高中开始,每一年我们都要自己填写这个平台,老师有没有评,我们都不知道。”
“学生参加艺术类比赛啦,唱跳画写获得的奖啦,美术课上完成的不错的作品啦,这些都可以写进艺术评价里,作品也可以直接上传上去。”据西城区一所学校常年负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朱老师介绍,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目前尚无量化标准,“像对艺术素质的评价很难量化。我们学校也尝试过实行ABCD几级评价维度,但是觉得这个平台还是以激励学生为主,应该淡化等级”。
该老师介绍说,目前老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基本就是写个性化的评语,针对每个学生在课堂及课外的表现来作评价。“这个工作对于小学科老师来说,其实有些难。像美术、音乐这样的学科,一个老师带好几个班,不可能完全熟悉每一个学生,所以这种评价的客观性,其实是有所欠缺。”
西城区一位初二的学生认为,不同老师对待评价工作的态度有所差别,且最终评价的“含金量”也不尽相同。“有些不熟的老师写评语,就是一笔带过。我觉得他们根本不知道我是谁……”
无人监督学生自评抄模板
“我特别不喜欢写那个综合素质平台,每次都在网上找别人写好的模板,直接复制进去。”不少学生对于综合素质平台的“自评”态度比较应付。石景山区一位学生表示,由于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并没有人监督,所以他们想写什么、怎么写,都可以“随便写”,“没人管,也没人核实,班主任只会看你填没填。所以同学间复制粘贴一下,也可以”。
多位学生表示,大家对于“综合素质评价”多不重视,也不太关心。一位刚毕业的初三学生说,她到毕业了都还差一个学期的自评没写。“没写好像也没什么关系,也没有不让我毕业。”
“教育部门要求给学生们作综合素质评价,这个出发点是很好,但是从家长和学生们功利性的角度来说,这个工作并不好做,确实存在应付的态度。”一位负责学生素质评价工作的老师表示,以她多年的经验来看,目前对于学生素质评价的诚信制度存在一些问题。本组文/本报记者林艳张昆龙学通社记者陈澄梓张小惟杨扬朱应适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