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填志愿,选大学,必须先了解这些最基本的东西!
    高考志愿填报,就是根据考生的分数选择出适合的学校,再根据孩子的未来职业规划,选择出自己想学的专业,再加上自己想读书的地域,这四个因素交叉匹配。而要想把这四大要素完美匹配,还需两条线——“职业规划线”和“填报技巧线”。
    那么如何稳妥地填报志愿?你需要知道些什么?做些什么?
一、关于院校的知识
    对考生来说,每一个分数段对应的院校不止一所,如果你不了解院校分类,你就很难决断该去哪所学校。通常情况下,按照填报志愿的顺序,把高校分为提前批次院校、一本、二本、三本、高职(专科)。有些地方把二本和三本合在一起统称为二本。近几年,有些地方把省(市)属二本院校或专业安排在一本招生,这并不代表这些学校或专业一定比二本强。
真正对未来就业起决定性影响的是院校的种类、院校的层次、院校的隶属关系和历史背景。
    (一)院校种类
    (1)综合性大学
    像北大、复旦、南大、南开、武大、厦大这样的学校,我们称为综合性大学,这些大学的学科门类比较均衡,偏文的学科和偏理的学科实力相当。在这样的学校读书,学校的各种学术讲座丰富多彩,群体活动也多姿多样,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这类学校非常多,包括二本、三本都有。报考文科类专业的考生,建议报考综合性大学,这类院校学习氛围好,人脉资源广。因为上大学不仅仅是学知识,还要提升综合素质,建立人脉关系。家长报考这类学校时,要注意:此类学校的专业非常多,假如你的孩子以低分冲进去,有可能会被调剂到你不喜欢的专业。
    (2)理工类大学
    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代表,学校的优势学科是工科类和理科类,当然也有文科专业,但不是它的优势专业。学工科的理科生可以报考此类学校,这类学校中有些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报考文科专业的考生,尽量不要报考此类学校。
    (3)专业类大学
    比如师范类、语言类、医药类、财经类、政法类、农林类、民族类等。
    (4)行业特色类大学
    行业特色类大学是指,这个学校某一类专业非常有优势,在本行业内有很高的认同度。比如河海大学,它是一所以水利为特色的大学,长安大学是以公路交通为特色的大学,南华大学是以核工程与核技术为特色的大学,黑龙江大学是以外国语(俄语)著称的大学......这类大学单从字面上看貌似综合大学,已经掩盖了它的行业背景。这些行业特色大学一般录取分数不是很高,但是就业时却很有优势。
    (二)院校的层次
    一般可分为:985大学、211大学、全国重点大学、省属重点大学、普通大学、民办大学和独立院校、专科(高职)院校。
    985大学是目前我国最好的大学,共39所。其中前9所大学,统称为“C9联盟大学”,是中国最顶尖的。211大学116所(含985大学)。这里说明一下,由于多种原因,有些历史上的全国重点大学并没有进入211行列,如山西大学、河南大学、湘潭大学、江苏大学等。这些学校在当地的口碑都不错。
    了解大学的层次对将来孩子就业有好处。这些年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区分度很高,讲究门当户对。什么层次的院校对应什么层级的公司,应做什么层次的工作。
   (三)院校的隶属关系和历史背景
    总的来说,大学分为中央部属院校和地方省(市)属高校。 部属院校中以教育部(75所)、中科院(2所)、工信部(7所)所属高校办学实力最强,985、211大学主要集中在这里,是家长和考生首选的目标院校。
    了解院校的历史背景,就可以知道一所高校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对志愿填报来说很重要。
    现在多数有行业背景的院校改了名字,有些是合并后改的。如原来轻纺类和地矿类院校改成了xx科技大学,工学院和师范学院改成了xx理工大学等。改名的目的是为了招生,可是给家长和考生了解学校增加了难度。如襄樊学院,是1998年由襄樊师专等3校合并的,2012年改成了湖北文理学院,名字一下从一个地方性小学校变成了一个省级别的学校,但是学校的师资力量,却没有本质的变化。
    所以,家长在选择学校时一定要弄清楚,规避因院校改名和合并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四)院校的排名
    国家没有对院校进行综合排名,现在每年大家看到的都是民间机构的大学排名,因各自用的参数和指标体系不同,排名差异很大。这些林林总总的“大学排行榜”难以对填报志愿“尽参考之力”。
    我们家长主要看的应是自己所报考院校的学科及专业排名,现在国内最有权威的是教育部2012年公布的学科评估排名。一所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学科的数量和排名能直接反映这个学校在全国高校的学术地位、科研水平及培养学生的质量。
    家长在给孩子确定了专业方向后,可查看自己所选报学科(专业)在哪些学校属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哪些学校属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不同学校的同一国家重点学科再根据排名来确定,往往能得到较高的性价比。比如,你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东北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要在复旦大学之上,而东北大学的录取分数要比复旦大学低很多。西安理工大学的水利工程专业,要比同济大学强,南京林业大学的风景园林学比哈尔滨工业大学强很多。这个如果你不了解,等于用高价买了一个包装良好,但不实用的商品。
二、关于志愿填报专业术语
    什么是平行志愿、什么是调档线、什么是专业调配……正在准备志愿填报的考生和家长常会遇到这些问题的困扰。
    其实,这些和志愿相关的专业术语,考生和家长如果对其含义不知所云或一知半解,则会影响志愿填报的成功率。
    这里,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专门对志愿填报中常涉及的专业术语进行解答,以让大家填报志愿的准备更充分。
(一)平行志愿
    今年,我省普通高校录取除本科提前批和专科提前批外,其他批次均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简单说,平行志愿是一种投档录取模式,指考生在同一录取批次同一投档时间段中,填报的多个并列的院校志愿。如我省在本科一批的平行志愿中设置了A、B、C、D、E、F这6所院校志愿,这6所院校不是第一、第二……第六层级上的关系,只是从前到后的自然顺序,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
    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是“位次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即将同一科类某批线上,按考生投档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确定考生的位次,然后按考生的位次逐个检索考生所填的6个志愿院校。一经检索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投档到该院校,平行的后续志愿即终止检索,一轮投档即告结束。

(二)录取控制分数线(又称省控线或批线)
    录取控制分数线是省招考委根据当年全省考生高考成绩和普通高校在川招生计划等,将全省考生分类别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按一定比例分批次分别划定录取考生的最低投档分数标准。录取控制分数线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本线、二本线等。为了给高校择优录取留有一定的生源余地,各批次划线时适当加大了比例来划定控制线。
(三)调档分数线(简称调档线)
    调档分数线是省教育考试院以招生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在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平行志愿的第一轮正式投档)中自然形成的投档给院校的最低投档分数。省教育考试院根据普通高校在川招生计划数和投档比例计算出应投档数,按相应规则投档后,向院校所投考生档案的最低投档分数就是该校的调档分数线。
    例如:A院校在我省今年本科一批的招生计划是100人,调档比例是105%,省教育考试院向A院校首次正式投出105个考生电子档案,其中第105名考生的投档分数为520分,那么520分就是A院校今年在我省的调档线。
(四)实际录取分数线(简称实录线)
    院校对省教育考试院所投的考生档案进行审录、全面择优并完成录取后,所录取考生的最低分数就是该校的院校实录线。而该校某专业所录取考生的最低分数就是该校该专业的专业实录线。
    例如:A院校按照《招生章程》中公布的相关规则,在投档考生中择优录取100人,在已录取的100人中,分数最低的考生投档分数为540分,那么540分就是A院校今年在我省的院校实录线。
一般来说,实录线≥调档线≥省控线。
(五)投档分数(简称投档分)
    投档分数指考生高考成绩总分加上符合条件的政策性加分后的分数。考生如果没有政策性加分,其高考成绩总分即是投档分数。
    例如:考生的高考成绩总分为510分,有10分的政策性加分,那么该考生的投档分数则为520分,该考生便以520分参加从高分到低分的位次排序。
(六)位次
    位次是考生的投档分数在我省分科类排序中所处的具体位置。
    位次是唯一的,一个位次对应一个考生。平行志愿模式需对考生逐个检索,当遇到同科类同批次的同分考生时,计算机无法判断先检索谁,后检索谁,因此,必须分科类对同分考生按照事先确定的排序规则排出一个位次。这样,计算机就可以顺利地按位次对考生逐个检索。
    我省平行志愿投档模式对考生位次排序的规定是: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参加了招生体检、投档分数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未录取考生中,按投档分数分科类从高分到低分排定位次。在对考生排序时,投档分数相同的考生按单科顺序及单科分数高低排序:文史类为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理工类为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
(七)批线差
    批线差指某一分数与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之间的差值。例如,考生高考成绩与所在批次省控线之间的差值称为成绩批线差;院校实录线或专业实录线与所在批次省控线之间的差值称为院校实录线批线差或专业实录线批线差。
(八)专业调配
    专业调配是指在院校招生专业(定向除外)间进行调配。当投档考生不能满足所填院校专业志愿的要求时,如愿意调配到未填报的该院校其他非定向专业就读,则可选择该院校志愿内的“专业调配”。一般来说,勾选了“专业调配”意味着考生服从被录取到该院校在我省该批次招生的任何专业。
    由于考生填报专业志愿不均衡,专业录取生源“冷热”不均,有的专业出现计划空额,有的专业考生爆满,院校需要将专业志愿落选的考生调到录取未满额的专业,所以填报志愿时设计了“专业调配”,由考生选择。
    提醒考生注意,是否服从专业调配,关键还是看考生个人意愿是更在乎学校还是专业。建议未选择“专业调配”的考生在志愿填报时更要注意拉开梯度,选择的几个专业尽量“冷热”搭配,降低被退档的风险。
(九)志愿梯度
    志愿梯度主要分为“院校梯度”和“专业梯度”。
    “院校梯度”是指同一录取批次院校由于各种因素,录取分数高低不同形成的差异。一般来说,即使处于同一批次录取院校,知名度高、办学实力也比较强或地理区位优越的院校在录取新生时,录取分数线相对偏高一些;地理位置不优越、知名度不高的学校,录取分数线相对偏低;而介于二者之间的院校,录取分数线呈现居中的状态。于是,这三类不同的院校录取分数线便显示出高、中、低三个不同档次。如果三类不同档次的院校在同一批次中从高到低排列,便形成了“院校梯度”。
    “专业梯度”即在同一院校中的各个专业在录取时形成的分数高、中、低差异。之所以会形成专业梯度,这和高校的专业办学实力、“热门”“冷门”等都有关系。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在考虑自身兴趣和特长同时,还要考虑“专业梯度”。
(十)大小年
    高校招生录取中,存在一种所谓“大小年”的现象,即部分院校录取分数线偶尔出现隔年上下波动的现象,某一年填报该校的人数比招生计划数高出许多,导致当年该校的录取分数线可能被抬得较高,这一年称为“大年”;由于这一年录取分数线较高,竞争较激烈,所以下一年有些考生便望而却步,不再报考该校,该校的录取分数线就可能相应降下来,这一年称为“小年”。如此循环,报考人数和录取分数线起伏比较明显,就形成了所谓的“大小年”现象。
    提醒考生注意,“大小年”现象并无绝对的科学依据和规律,切勿盲从。对于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由于考生人数分布更趋于稳定,“大小年”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已得到缓解,如今该现象多呈偶发和不规律出现的状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