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K 于 2016-8-8 23:45 编辑
家里有一个小孩子,是不是每天都很新奇,看着他一天天的长大变样,做家长的心里一定是有许多的喜悦,为了让孩子能够好好发展以及新手父母们能够按图索骥的省心育儿,老K特别整理了各个年龄段的孩子要学的东西,给家长们一份简要的教育孩子路线图。
1.听故事。聚精会神,每天定时。 2.用笔画画。每天画一页画。 3.观察说话。每天观察一两件东西或一两个事情,能简要说出。 4.正确握笔。训练正确的握笔书写姿势。(中大班) 5.喜爱图书。不撕毁,不折叠,不乱扔,很珍惜。 6.整理学习用品。摆放整齐,有序,会分类。
老K说,这一事件段的孩子教育要强调有几点,第一创造多种多样的环境信息刺激,激发孩子的感官发育,第二习惯养成,给孩子初步建设相当的时间管理习惯和行为习惯,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时间管理和行为管理等等,第三在培育过程中,身为家长的人要注意的就是责任区隔清楚,家长千万不可以大包大揽,该让孩子自己做的事情,一定不要越俎代庖,要给孩子机会,若不然小孩子长大了,你抱怨他油瓶子倒了也不知道扶,那就晚了。
第二时间段、小学段: 1.爱书。学会包书皮,在合适地方写名字,不磨损、折皱书角,不在书皮、书中乱涂乱画,常到书店购买新书。 2.写字。握笔姿势正确,坐的姿势正确,不折皱本角,书写整齐,力求美观。 3.听课。集中精力,坐端正,不做与听讲无关的事,积极回答问题,有问题向老师请教。 4.作业。独立思考,书写整齐、规范,按时完成。 5.思考。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力求知道原因。 6.用工具书。会用老师推荐的工具书解决一些学习上的困难。 7.记笔记。凡读书读报、听课、听讲话,都动笔记录,能抓要点,力求记原话。 8.写日记。坚持天天做,学会拣重要的记,力求有新意。 9.提问。每天向老师或同学提一个问题。 10.争论(讨论)。和同学争论问题,既能正确理解对方观点,又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11.读报刊。每天读,成为必做的事。 12.积累。摘录、剪集好句子、好语段、好文章、好例题、装钉自己的报刊。 13.建立作业规范。各科作业的书写格式规范 14.参加课外活动。参加文体活动、听报告、看演出、看比赛、投稿、参加竞赛等。 15.预习。建立预习常规,根据各科特点决定。 16.复习。遵循记忆规律,掌握各科复习方法。
老K说,进入小学段以后,孩子算是正式开启了至少十六年的学习生活(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本科四年),在这一阶段是塑造孩子学习习惯和学习自主性的重要事件,作为家长的要多放精力到这个方面,不过还是和学龄前阶段一样,要注意责任的区隔,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学习的主要责任是自己的,学习的责任是归属于自己的,要尽可能让孩子明白学习不是为父母学的,学习是为自己的未来做的基础准备,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搞清楚,这样孩子比较清楚自己为什么学,家长从旁辅助即可。
第三时间段、初中: 1、制订学习计划。对一学期的学习任务、目标、措施、时间和学习内容等作出安排。 2、自学。按照计划,自主学习,自我约束,自我检测。 3、质疑。学须有疑,于无疑处生疑,带着问题查找资料,询问老师和同学。 4、探究。有对疑难问题寻根究底的习惯,有打破沙罐纹(问)到底的习惯。 5、思考。每天有一段时间静静地思考一点问题。平时学习先思考,以求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的,再向家长、老师请教。 6、专心。做任何一件事要有毅力,坚持专一地做下去,做一件事时,不要心有旁鹜。 7、讲效率。心中有时间观念,做事力求快速准确,力避拖拉。 8、求实。讲求实际,追求实效,不弄虚作假,尤其是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
老K说,初中段是孩子正是进入学习竞争的这儿一个段,初中三年孩子要面临学习习惯和方法等方面的转变,老师的教学方式也要和小学阶段有很多区别,因此这一阶段,要培养孩子更好的习惯和思维方式,韧性坚持也很重要,学习不是孩子成长的唯一事件,但是至少应该是核心事件,做家长的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学习的各方面的能力,这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
老K也是一个三岁宝宝的爸爸,也在学习怎么带孩子,希望老K传达给大家的这些对孩子成长教育的认识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用处,老K希望和天下为人父母的人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