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书的时候,老师常说一句话,“临阵磨枪,不亮也光”…… —————————————————————————————————— 在老K的求学的十数年中,老师的话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老K属于那种没心没肺的考试型选手,每逢大考都有不错的发挥,每次考前的冲击预备,也就是所说的“临阵磨枪”都有良好效果。
在老K得同学中,也有相反的例子,在平常的学习中,成绩处处压制老K的老几位一到大考成绩纷纷宕机,让老K轻松摘得了2000年的市级高考状元。 老K的同学们为什么大考成绩宕机?这里就要提到考试焦虑这个概念啦~~~ 我们看看几个考试焦虑的实例,再来分析: 案例一 王明明,女,平时学习刻苦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心理压力十分沉重,正如该生自己述说的:"进入这所市重点学校,情况发生了变化,学校的要求高了,家庭的希望大了,心理不知不觉就变得沉甸甸的,我对此感受很深。我从进校门的第一天,学习就相当刻苦,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文化学习上。有一份耕耘就有一分收获,我的文化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与此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我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待的目光,一遇到考试就十分紧张,唯恐出现失误,对不起学校和老师,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自己的努力。考试的分数象一块巨石压在我的心上,久久不能搬去。无疑,对我的学习和健康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我有时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是不能自拔。"
案例二 胡海飞,男,上初中(非重点中学)时,该生的学习成绩很好,又是一班之长。在学校的各种竞赛中经常获奖。后转入市重点中学中,他非常兴奋和高兴,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他想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取得比初中时更优异的成绩。但刚入学的摸底考试,就让他大失所望。在极度的痛苦之后,他又振作起来,更加勤奋和刻苦,但期中考试的成绩仍不理想。于是他开始怀疑自己,考试期间常常认为别人比自己强得多。他怀疑自己并不像原来那样聪明。考试之前,他常常缺乏信心,精神紧张,并伴有呕吐、恶心、小便频繁,睡不好觉等症状。
上边的两个案例,两位学生都极具成就动机,对取得良好成绩,都存在了很大的愿望,正因为这个成就动机和极大愿望造成的双重压力,造成了针对两位学生的患得患失心态,针对预想中不能达标的恐惧感,对学生的应考行为和预备形成了很大的影响。
考试焦虑是什么?如何应对? 考试焦虑就是一种学生应考是常出现的心理焦虑症状,常见症状有: 认知成分 以担忧为特征,由消极的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形成的意识体验。智能发挥受到限制,注意力不集中,思维阻滞,知识点提取慢,记忆的准确性差,所以答题犹豫,联想狭窄。
生理成分 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强,心率加快,呼吸快而深,胃肠不适,多汗,尿频,头痛,腿软,动作僵硬,失眠,头昏脑胀,心乱如麻。
行为成分 惶恐不安,多余动作增多,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胡乱答完卷子,早早逃离考场,这是一种防御机制,从而逃避不愉快的心理体验。
考试焦虑的应对处置 设定合理的考试目标值,明人明己,方得大成,结合自身现实情况,设定合作的考试目标是应考心理调适的第一要素,不要设定过高的目标,否则过高目标在应考预备中带来的追逐无力感会侵蚀和击垮考试的心理建设; 给自己合适的正倾向心理暗示,比如当你在书桌前开始复习时心中默念三遍:"考试前我一定能复习好""我绝对有能力复习好";考试中遇到难题时,也可自我暗示:这题难,对我难,对别人也难。 以平常心态对待每一次考试,适度的紧张、焦虑可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但过度的焦虑可导致人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紧张、恐惧、发抖、出汗、心慌、气急等现象。使人的意识范围变窄,注意力无法集中,思想清晰度变差,记忆力受到抑制。 根据复习的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一般来说,考试焦虑常会出现在学习成绩较好、心理素质欠缺的学生身上。对这类焦虑者的辅导主要是帮助其对自己提出合乎实际的奋斗目标,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意志,训练其意志行为;为其减压,帮其卸掉沉重包袱,树立自信,面对现实,搞好心理闲适,甩掉一切无用的顾虑;帮助其分析自己在集体中地位的变化、角度的转换,解除其对自我意象受到威胁的担心;帮助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考试焦虑,常理来说无外乎是对自己的考试目标以及考试实力之间不匹配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不适感,归根结底的最佳办法还是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实力,只有当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时候,所有不恰当的焦虑感才会来到合理的阈值,愿天下学子都可以尽展所长,得偿夙愿。
|